股票外汇配资知识 被上下学时间定格的爷爷奶奶们
据了解,随着方大特钢两化融合的不断推进,大量的IT设备上线使得原有信息化机房的承载能力达到上限,为解决企业信息化机房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,该公司于2023年下半年启动云化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。该项目采用业界领先的微模块设计方式,配置2组冷通道40个柜位,配套专业恒温恒湿系统、消防系统、动环监控系统等技术,可为IT设备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,并满足企业未来5至10年信息化发展的需求。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建设和试运行阶段,该机房各项指标都已达到设计要求。
开学了
他们,“被迫”再次按时“上岗”
他们,或抛下老伴,住到儿女家
或来自外地,满口方言,与城市格格不入
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
帮子女带孩子
这里,有含饴弄孙的幸福
也有陌生难言的孤独
甚或有些委屈
今天
我们一起来听听这群
被固定在上下学时间里的老人的故事
开学半个月了,神兽归笼,“解放”了爸爸妈妈,另一群人也“被迫”再次按时“上岗”——对众多照料孙辈的爷爷奶奶来说,开学意味着他们重新被固定在了上下学的时间里。
这些老人,有的从乡下来到城市、有的跨越城市,他们不计辛苦,目的只有一个:帮子女带好孩子,让子女不那么辛苦。
对他们来说,“开学了”确实意味着一系列变化,不仅是生活细节,比如饮食、作息,还包括生活地点、方式、社交圈等等。
这样的老人多吗?他们有哪些心事儿?他们需要帮助吗?今天,我们一起来听听这群被固定在上下学时间里的老人的故事。
人物1
刘阿姨68岁,来自西安
娃开学后轻松不少
曾经和老伴只能电话陪伴
8月30日,随着暑假的结束,68岁的刘阿姨也迎来了她的“开学季”。这一天,她带着6岁的孙女从西郊的家里搬到了儿子家,即将进入她熟悉的“上岗”模式——每天奔波在家与学校之间,接送孙女、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。
“寒暑假管吃管喝还管学习,
反倒是开学后轻松了不少”
50岁退休后,刘阿姨享受了十多年安逸的退休时光,随着孙女的出生,曾经闲适的日子逐渐被打破。孙女3岁时要上幼儿园,因为儿子和儿媳工作繁忙,刘阿姨搬到儿子家里,自愿承担起了接送孙女上幼儿园的责任,还过上了跟老伴两地分居的日子。
对于这个新学期,刘阿姨笑着说:“每到寒暑假,我都会带着孙女回西郊,和老伴一起照顾她,管吃管喝还要管学习,确实挺累的,反倒是开学后轻松了不少。”
在刘阿姨看来,开学意味着她的“任务”变得更加规律和简单。刘阿姨说:“开学后,娃她妈负责做早饭,我只需要早晚接送孙女,给她准备晚饭,晚上再陪她学习。白天她在学校,我还能有点时间出去转转,追追剧,日子也变得轻松了。”
刘阿姨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:每天早上送孙女上学后,她会去附近的市场买菜,顺便散步;中午自己简单吃点饭,下午还能悠闲地追追喜欢的电视剧。到傍晚时分,她又早早地去学校接孙女回家,陪她完成作业。
陪孙女学英语
“我得先学会,才能帮她记住”
因为儿子和儿媳工作忙,孙女的生活、学习几乎全由刘阿姨一手操持。自从幼儿园大班开始,几乎每天晚上刘阿姨都和小孙女一起坐在餐桌旁,跟着iPad学英语。
虽然已经是快70岁的人了,但为了更好地帮助孙女,她并没有觉得自己老了。相反,她感觉自己似乎回到了年轻时做学生的日子,重拾学习的乐趣。
刘阿姨告诉记者:“活到老,学到老。我现在跟着孙女一起学英语,她记不住的单词我先记着,然后再一遍遍地教她。我得先学会,才能帮她记住。虽然我年纪大了,比不上小孩子学得快,但只要多读几遍,慢慢也能记住。这样反而调动了孙女学习英语的兴趣,她会跟我比着学,每次遇到她会我不会的单词,她还会很骄傲。”
虽然学英语对刘阿姨来说并不容易,尤其是当记住一个单词却又在几天后忘记时,她会有些沮丧,但她并不气馁。刘阿姨认为,这不仅仅是帮助孙女,更是自己生活中的新挑战和乐趣,“学习英语对我来说,是一种新的尝试,脑子也能更活络一点。能跟孙女一起学习,我觉得很有趣,也不觉得自己老了。”
刘阿姨的学习精神也让儿子儿媳十分感动。儿子笑着说:“对于孩子的学习,妈妈比我们还要认真,不仅帮助孩子记单词,还经常自己去网上找一些教学视频,学发音和语法。”
“育儿没有绝对的对错,
只有用心去做、用爱去陪伴”
刘阿姨的手机里定了很多闹铃,早上起床的、晚上接娃的、还有提醒老伴吃药的……虽然之前两地分居,但也丝毫不影响老两口的感情。每天,刘阿姨都会给老伴打几电话提醒他吃药,关心他最近的身体状况,聊聊家里种的花是不是开了,天气转凉了要加件衣服……老伴也知道刘阿姨的付出,他每次电话里都会劝她:“你别太操心我,别累坏了身体。”
今年9月,孙女上了一年级,刘阿姨的任务更重了。不过,她跟老伴终于结束了三年两地分居的生活。刘阿姨的老伴也不服老,年近70的他正计划买个电动三轮车接送孙女上下学,减轻刘阿姨的负担。他特意去了解了各种电动三轮车的功能,还去了几家店试驾。不过,他的这种想法被儿子否决了,担心他年纪大骑车不安全,他还有些不高兴。
谈到自己的育儿经验,刘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语气中透露出些许谦逊:“其实,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,只是尽我所能地去关心和照顾孩子。育儿这件事,真的没有绝对的对错,只有用心去做、用爱去陪伴。我尽量了解她的需要,用心去支持她的成长。有时候,孙女会闹小脾气,我也感到无从下手,但也会尽力去寻找解决的方法。”
人物2
曹阿姨65岁,来自河南商丘
娃去上学,我还挺寂寞的
有时想找人聊天都找不到
为了帮助儿女照顾孩子,他们背井离乡,来到儿女工作城市,他们被形象地称为“老漂族”。对于他们来说,除了分担家务、照顾孙辈外,对陌生城市生活的再次融入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一直在家乡务农
为接送孙子上下学成“老漂族”
65岁的曹阿姨是河南商丘人,一直在家乡务农,她的大儿子在西安上学并成了家。2022年9月,三岁的孙子米乐要上幼儿园,接送成了问题,曹阿姨决定离开熟悉的家乡,来到西安陪读,接送孙子。
今年9月,米乐要上幼儿园大班了,曹阿姨从商丘老家再次来到西安,带着满满当当一箱子的家乡特产。曹阿姨说:“这两年基本都在西安生活,只有寒暑假的时候能回去一趟。家里还有几亩地,老伴的身体也不太好了,农忙的时候还要花钱雇人去收麦子。这次回去商量了下,看能不能把地租出去。”
被问到带了什么家乡特产时,曹阿姨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脸上流露出朴实的笑容:“其实也没带什么特别的好东西,都是自家种的东西。家里有几亩地,种了一些自家吃的蔬菜和豆类,粉条都是我们种的红薯做的,纯红薯粉的,冬天炖烩菜特别好吃。我儿子最喜欢吃这种烩菜,说特别有家的味道,米乐也爱吃。”
“在村里能串门
在城里想跟邻居搭句话都难”
谈到对开学季的看法,曹阿姨告诉记者:“来西安两年啦,差不多都适应了,接娃送娃都熟了。刚来西安那会儿,人生地不熟的,还挺难适应的。我说河南话,跟人沟通起来有点难,有时候反复解释,对方也不太能理解我说的意思。最难的是扫二维码,啥都需要扫码,买个菜也要扫码付钱,我不咋识字手机也不太会使,都不敢出门。现在,儿媳妇教我咋扫码付钱了,学了很多遍总算学会了。”
谈到开学对生活的影响时,曹阿姨说:“在村里,没事的时候去邻居家串串门。现在,来到城里,小区人都不认识,想跟邻居搭句话都难得很。还好,有时跟娃同学的奶奶能聊两句。”
尽管有许多不适应,但曹阿姨仍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孙子。“做饭、陪着玩,我都能干,但我不咋识字,不能像别的奶奶一样教娃认字,给娃讲故事。学习我是真管不了,只能由儿媳妇负责教孩子,我尽力做好后勤”,曹阿姨说。
育儿理念有时会冲突
“老一辈的经验可能真过时了”
不过,曹阿姨有时也会和儿媳发生意见不合的情况,生活习惯差异让做饭成为难题。她认为,孙子需要补充营养,常常做红烧肉、糖醋排骨等荤菜,而儿媳则主张孩子应该少吃油腻食物,注重营养均衡。“每次我做好饭,儿媳就会说不要给孩子吃这些,我觉得挺委屈的。”曹阿姨坦言,这种育儿理念上的冲突有时让她感到无所适从,甚至产生想要放弃照顾孙子的想法。
曹阿姨说:“刚开始确实很生气,觉得很委屈,但想想儿媳也是为娃好,我们老一辈的经验可能真过时了。一家人能有多大个事儿,我就跟儿媳商量让她弄个菜单,我照着做,然后少油少盐,有商有量就把事情就解决了。”
谈到自己的育儿经验,曹阿姨说:“我没啥经验,年轻的时候照顾儿子,现在照顾孙子,虽然有时候觉得累,但看到娃好好的,我觉得值了。我目前的生活就是围着娃转,白天娃去上幼儿园,我还挺寂寞的,也不爱看电视,有时想找人聊聊天都找不到。心情不好的时候,我就去小区楼底下的板凳上坐会儿,吹吹风就好了。”
人物3
吴女士65岁,西安人,“漂”在重庆
孙子开学心情复杂
93岁母亲无法身边陪伴
因高温重庆推迟开学,吴女士把返程时间一推再推。9月8日从西安到重庆,与提前一周“返程”的孙子田字格团圆,她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频率上。
“孙子开学了,我心情复杂”
吴女士,西安人,今年65岁,退休前是小学语文老师,一人抚养儿子长大。
2020年11月,孙子田字格出生后吴女士“南漂”到儿子定居的重庆帮着带孙子,至今已经快4年了。现在,除寒暑假和春节假外,重庆成了吴女士生活的地方。
吴女士坦言:“说实话,我对孙子开学感觉复杂。一方面,每个寒暑假都要和孙子过一段全天24小时‘无休’的日子,比开学还累。另一方面,我93岁的老妈,在西安还需要人陪,我只有假期才能带着孙子回西安陪老妈。虽说我有姊妹4人,但双胞胎妹妹在重庆,小妹在美国,我到重庆照顾孙子后,老妈只有我三妹和妹夫照顾了。”
“我和孙子像连体一样”
“很多人带孙子其实不知道怎么互动,教师出身的我倒是有好多互动益智的点子。孙子在西安几乎没有小伙伴,这个假期除了每天上一节体能课外,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陪着玩儿。”吴女士说着展示了假期和孙子一起拼的乐高、捏的熊猫、摆的五角星等多张图片,还分享了几段视频。
一段视频中,她给孙子出题“是水果你拍手,不是水果你摇头”,她说“苹果”孙子拍手,她说“沙发”孙子摇头……
还有孙子干家务的视频,视频中孙子拿着抹布卖力地擦桌子,吴女士兴奋地夸奖说“我这孙子咋这么乖呢”。
“这都是我和孙子的日常。这个暑假我常常打趣说,我和孙子像连体一样,连我出门与老友、同事聚会时都要带在身边。”吴女士说,“虽说辛苦,但看着他一天天长大,一点点进步,我也感到幸福又自豪。”
不过,一想到开学要回到重庆,社交圈子又将变成“××奶奶”“××爷爷”等等以孙子小名称呼的朋友们时,吴女士摇摇头说“辛苦并快乐着”。
不会主动说自己的忙碌
8月的最后一周,因儿媳要到广州学习进修两个月,吴女士让儿子回西安先把孙子接回重庆,与近两个月未见面的妈妈聚一聚。
“这两天,因儿子陪着儿媳先到广州安顿,我妹妹也就是孙子的姨奶先照顾他几天。”9月7日接受采访时吴女士说,“我9月8日中午就走了。”
她直言孙子在幼儿园时才有整块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儿。“比如,去年把孙子送进幼儿园后,我才有时间练习我年轻时就想学的电钢琴,今年还要抽出些时间多锻炼锻炼身体……”但她又说,“但说实话,最消磨时间的还是日复一日却又最不显眼的家务。比如,收拾房间的犄角旮旯、买菜等。”
对吴女士而言,最费时间的尤以做饭为最,“这几年我常感叹,带孙子把当年错过儿子的每一步都补回来了。”她说:“儿子100多天时,我就开始上班了,几乎缺席了他成长中大部分重要时刻,更别提给他做饭了。退休后,我开始学做饭,有了孙子后力求精进。这大概也是带孙子给我的一种成长。”
在孙子1-2岁的辅食期,吴女士每天都要按照儿媳发的食谱定量烹制。吴女士说:“孙子上了幼儿园又有新变化,晚餐成了一家人的主餐。有时儿子因应酬缺席,但至少儿媳和孙子都在。”
晚餐后,吴女士又带着孙子下楼与小伙伴们玩耍加消食儿。“陪玩回到家后,我的一天带娃工作就结束了,其他交给父母。我回房间刷刷手机准备第二天准时叫醒孙子。”吴女士说:“我不会主动和孩子说起自己的忙碌,怕他们操心。日子都是日复一日的,但细想来每天其实都有不同的惊喜发生,而孙子正是制造这一切发生的最大推手。”
9月9日,吴女士发来信息说,田字格的幼儿园9月18日开园。18日,幼儿园开园了,不过田字格却没能顺利“返园”。吴女士说:“马上到国庆假期了,我这两天就带他去广州见见妈妈,回来再正式入园,我再’解放‘!”
吴女士的儿子小田说:“认真看了妈妈的心里话,我有点五味杂陈。说实话,我希望我妈妈一直幸福快乐,在她的讲述中,我也感受到她对孙子无条件的爱和付出,但也看到了她的孤独、辛苦和无奈。我想也许我该在工作不那么忙时早些回家,陪家人吃几顿晚餐,多带带儿子,陪妈妈聊聊天,让她能更快乐一些。”
人物4
老张夫妇近80岁,来自渭南富平
“工龄”十多年
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圈子
8月31日下午6时许,张先生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,10多个装得鼓鼓囊囊的袋子堆在家中的地板上。
开学前带着大包小包来西安
自龙凤胎孙子、孙女上小学这4年来,上述情景在每个假期收尾时都要在张先生家中上演。
8月31日是西安市中小学秋季开学报到的日子。当天上午,张先生78岁的父亲老张和77岁的母亲赵阿姨就在富平家里忙活收拾。下午,儿子的车一到,老两口就把准备好的10多个袋子装进后备箱。
老张说:“4年了一直是这样,习惯了。走时,给老屋的门上上把锁,往儿子的车上一坐,一会儿就到西安了。”
老张说:“其实,那10多个袋子里没装啥金贵东西,主要是自家种的新鲜菜,城里的菜太贵了!再有就是我们常换洗的衣物。”
到儿子家后,飞奔而来的两个孩子用手臂环住爷爷奶奶左拥右抱,把激动、开心、兴奋写在脸上。老张明白,从这一刻起,新一轮的“上班周期”正式开启了。
“工龄”十多年 “班味儿”不少
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开玩笑问老两口“工龄”几年,老张却一本正经地说:“你阿姨工龄长。”
听到老伴儿说这话,赵阿姨开口了,她先说亲家身体不太好,孙子是龙凤胎,照顾起来更费事儿。“儿媳在娃4个月大时发烧,奶水变少,那时起,我每晚就开始冲奶粉、哄睡直到孩子1岁半左右,但我这俩孙子乖得很,基本吃完一哄就又睡着了。”
毕竟十多年“工龄”,赵阿姨多少有些“班味儿”了,不管她讲啥,“俩孙子乖得很”都会被反复提到。
老张则对自己的“工龄”有点“异议”,他说,孩子两岁多的时候被送回富平老家由老两口“专职”照管,半年后又开始在老家上幼儿园,也就是从8年前开始老两口已开始接手管孙子了。
其实,听老人的儿子张先生讲,孩子在老家上幼儿园的4年时间里,除了吃喝拉撒,小的时候容易生病,老两口开着三轮车几年间把附近村子里的诊所“光顾”了无数遍,陪着孩子吃药打针。遇到刮风下雨下雪,幼儿园校车就会停运,老两口还得开着三轮车,拿着伞去幼儿园接孩子。几年下来,村里人无不对老两口交口称赞。
老张之所以说得轻描淡写,也许只是因为“来西安接送孙子”对他的生活影响更大,他对于4年前刚“入职”的不适应记忆深刻。
“种了一辈子的地种不了了,老觉得城里的房子屋顶矮、空间小。”老张说,“实话说,这房子已经不小了,但和地头的广阔相比,没法比么!关键家家都大门紧闭,也没个地方串门。”
赵阿姨说:“这4年间,娃他爷每天至少要跑4趟,早上送到学校回来顺路买菜,下午去学校再接回来。俩孙子中午在学校托管,我只管早、晚饭,早餐简单,但俩孙子口味不同,一个爱吃饺子,一个爱吃米饭,所以晚餐我常常做两种,让娃都吃好。”
回到城里的“戏友圈”
“现在两边都有了‘圈子’,感觉好多了。”老张说,“刚从富平来西安时,谁都不认识。在小区院子里吼了几嗓子秦腔,还遭邻居投诉,物业工作人员说扰民,得到小区外面唱。”
赵阿姨说:“娃他爷是戏迷,爱听戏更爱唱戏,以前在农村,就经常和一帮老朋友到处去唱。这个假期回家,几乎天天都和他的老戏友们在周边村子里唱。”
“富平的老伙计们暑假前就整天打听我啥时候回去,把我的‘表演档期’早早都给安排好咧!”老张说,“这几年,在西安也结识了一群年龄相仿、职业相同、爱好秦腔的戏友,一开学,这个圈子的活动就频繁了。这两天我们正在微信沟通,看每周二、周四的秦腔会哪天能恢复起来,娃他奶奶也参与呢,她爱听戏,关键参与了就能找到一群人说说话。”
赵阿姨说:“刚开始来西安,不认识人。我们老两口只能每天在院子附近转一转,后来有一次在附近的运动公园看到有人拉板胡,有人唱秦腔,他爷一下就和人家聊到了一起。这群人中有西安人,也有和我们一样从外地来的,但大家都有个共同‘职业’——带孙子或外孙子,有共同话题聊一聊也挺好,能知道不少信息。”
问这份“工作”还准备干多久,赵阿姨摇摇头,老张摆摆手说:“这不知道!”他还说了一句很意味深长的话:“带孙子不能说是老人的义务,但我觉得也是推不掉的责任。”
而说起老人这么多年的辛苦,作为孩子父母的张先生和妻子是既感激又内疚!感激的是老人这么多年来一直照顾孩子,给他们帮了太大的忙;内疚的是老人已经七八十岁了,却还要“背井离乡”进城看孩子。张先生说,其实现在孩子大了,不一定非要老人帮忙照顾。之所以仍然把老人接到城里来,一方面老人在这边也有了圈子,不再是刚来时的陌生和焦虑,生活也多了一些乐趣,而且冬天城里也暖和;另一方面,和孙子孙女在一起生活股票外汇配资知识,对老人来说也是天伦之乐,老人也开心。而作为子女,自己也希望每天能看着父母健健康康的,也希望工作之余能多陪陪父母。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袁金会 付启梦 文/图 摄影 赵彬
发布于:陕西省